主真的非常用心👏
能完整整理出年齡、體況、保單內容與就醫狀況,這樣的規劃前準備非常專業,
也能讓顧問更準確幫忙分析保障缺口與核保重點👍
7大保障架構分析
①【壽險保障】
目前單身無撫養對象,不需要配置高額壽險。建議僅保留象徵性額度(約50~100萬),
作為基本身後支出與醫療交叉風險的備援即可。
現有「倍得康終身醫療」為舊版定額型,僅住院或手術理賠,無法涵蓋門診與自費手術。
建議優先補強一張「醫療實支實付險」,條款需含「門診手術理賠」與「自費醫材項目」。
這能支應未來若選擇達文西或微創手術時,數十萬的自費支出。
目前完全缺乏。建議可補一張「重大傷病一次金」或「治療過程型防癌險」,
以應付長期療程(標靶、免疫治療)費用,讓醫療與收入風險都能被覆蓋。
目前無任何意外相關保障。建議基本配置「意外主約+意外醫療實支+意外住院日額」,
小額保費即可補齊突發事故的醫療花費。
目前完全空白,建議補上「月付型長照險」或「失能現金給付險」。
這能確保若未來因疾病或意外失能,仍有穩定現金流可支應生活開銷。
建議新增「重大傷病豁免」或「失能豁免附約」,
一旦罹病或失能,後續保費自動免繳,保障不會中斷。
目前階段可不急著建立理財型商品。建議先補齊保障面,
未來40歲後再考慮結合「長照+年金」作為退休準備。
榮民身份確實讓健保支出較低,但自費醫材與手術仍是高風險項目。
建議補強順序如下:
🩺 醫療實支 → 🎗️ 重大傷病/防癌 → ⚡ 意外醫療 → 🧓 長照
這樣的架構能讓未來不論是短期治療、長期休養或老年照護,都有穩定保障金流。如果你希望我幫你進一步分析各家條款差異、或根據你的預算規劃出最符合現況的配置,可以再聯繫我📩,我會幫你用7大保障邏輯幫你設計出完整建議,讓你的保障不重疊、每一分保費都花在最需要的地方。
您好,先跟您分析一下舊保單:
1. 手術醫療跟住院醫療為定額給付,不會依照我們的真實花費去做理賠,且基本上若未住院就不會啟動理賠。醫療建議用實支實付,特別是針對「雜費」,在限額內花多少賠多少,因現在二代健保,住院天數下降,醫療科技進步自費醫材項目增加,實支實付較能有效解決我們的真實花費,剩餘預算再去加強日額保障,彌補我們後續休養期間的薪資損失以及醫療補充品、看護等花費。
🔺保單缺口:失能\長照、重大傷病、癌症一次金、醫療實支(含門診)
🔺綜合以上,較不符合現在醫療體系,以癌症來說,現在都是放化療或是標靶藥物為主,如果是用舊保單規劃,基本上不會理賠,因為沒有手術或是住院,建議可以先做簡單的「保單健診」,先清楚自己原本就保單的內容,了解目前醫療體系以及各險種的優缺點,用便宜的定期險加強這塊。
這是我的方案給您參考,給您的一份初步建議內容:
✅市售少見高額門診實支實付
✅可當第二、第三家實支實付
✅不必砍舊換新,可當第二、第三家規劃
✅費率相對便宜(男生65/女生70歲保費一年才會破兩萬)
✅不衝突副本收據,可多家理賠
✅市售最高續保年齡
✅有包含226處置+牙齒
1. 醫療險:病房限額4000元/日、雜費40萬、門診實支8萬。
2. 重大傷病一次金:100萬。
3. 癌症一次金:最高200萬。
4. 意外險:身故250萬、意外失能1-11級一次金250萬、意外失能1-6級扶助金3萬/月、燒燙傷40萬、意外實支3萬、意外日額1500/日、骨折最高4.5萬。
5. 壽險:60萬。
以上內容約3萬/年,皆可依預算調整內容!
🌟另外我這邊還有第二、第三家實支可出單
「保險找保媽,保護您一家。」
*歡迎點擊諮詢
➖➖➖➖➖➖➖➖➖➖歡迎諮詢,點選大頭旁邊連結私訊➖➖➖➖➖➖➖➖➖➖
#另外我跟其他業務員不一樣的地方:
📍夫妻共營:訊息不間斷,已有1000+保戶,未來20年也不用擔心找不到人,變成孤兒保單。
📍網路各大保險版的駐站作家、專屬APP可以24小時線上查詢保單內容及理賠資料上傳。
📍實務經驗高:發生理賠時,可以快速分析金額、明細。
📍更多元的售後服務:例如保單統整服務、隨身保障小卡等、車險報價相關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