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是終身意外險
保費蠻高的
而且沒有意外實支 (意外看門診或住院自費的填補)
建議用一年依約的意外險規劃會比較好
同時也有多的預算去規劃其他保障
目前大概的建議規劃方向如下
1.癌症的一次金
傳統防癌主要理賠住院跟開刀的花費
癌症目前花費最高的是標靶藥物和新式療法
用一次性給付高的險種來拉高保障
可以支付當下需要的醫療費用
例如重大傷病/疾病險或是一次給付高的防癌險
2.意外險
意外定義就是 疾病以外無法抗拒外力造成 也就是說是最基本的保障
與壽險公司意外險相比
選擇產險意外險可以買到額度高、範圍更完整保障
包含高額的意外燒燙傷
但要注意產險都沒有保證續保
3.住院醫療
終身醫療無法解決目前住院天數短高醫療自費的問題
雙實支保障比較完整是建議的規劃方式
挑選要注意是否包含門診手術與門診雜費
就風險大小來看
有預算考量可以先規劃單實支
4.失能照護
當失能風險發生時,需要家人或專業看護員照顧,
勢必需要錢來補貼照護費用和薪資損失
建議規劃終身不還本或是定期失能來做規劃
未來看自身經濟責任做調整
5.經濟責任
如果家庭需要您的收入,對家庭就有經濟責任
建議可以規劃定期壽險轉嫁
人生不同階段責任不同,定期壽險可以保持調整的彈性
建議以定期險做為主要搭配,拉高保障
抓自身年紀*1000 大概就是2.5~3萬就可以有蠻完整的保障了
以上建議給您參考
有需要歡迎點頭像來信討論~
其實買保險很簡單,我們只要釐清目前的責任狀況和在現在的醫療體制和社會狀況
會面臨什麼問題,然後針對自己沒有辦法承擔的風險,在用保險去做轉嫁即可
而在檢視的同時也要注重理賠要『針對大風險』、『理賠保額要夠』、『方向要對』
所以我們簡單的把保障分成四大風險
1. 責任壽險
針對家庭經濟支柱,每個月所賺的薪水必須負擔生活費、房貸車貸負債相關
小孩教育費用、另一半或父母孝養金等,我們把一段時間的所需額度做個量化
在家庭經濟支柱身故風險來臨時,可以把上述金額用壽險理賠支付
讓原本家庭不因家庭經濟支柱不在而造成生活水準受到影響,把愛流傳
這就是壽險的意義,但是要經過精算,買太少一樣造成家庭負擔
買太多容易造成保費預算浪費
2. 重大傷病
很多的疾病、意外在治療或是復原的過程中
會面臨三個問題 a. 治療期間薪資損失 b. 治療費用 c. 能不能回到原職場問題
所以一次性給付就非常的重要,必須靠這個來轉嫁風險
而新型的重大傷病,是按照全民健康保險局的重大傷病卡理賠,項目多達
300多項,範圍比較廣,包含癌症以及重大精神疾病:重度憂鬱症、人格
分裂症等,理賠也比較容易(領卡就理賠),用一次性給付幫助我們會面臨重
傷風險
3. 失能殘扶
很多的意外、疾病造成的身體永久的機能損失,進而影響無法生活自理或是
不能從事目前工作,需要更多的金錢來彌補薪資損失、看護費用
在目前的社會制度中失能的部分是最重要的,因為長期累積往往花費最為龐大
尤其是生活失能除了每月看護費用另外需加上生活費用,所以在規劃時
必續精準抓出適當額度,夠用並節省保費
4. 醫療保障
一代健保時期醫院都給我們最好的診療團隊、住最久的病床、用最好的藥。
所以我們規劃的方向都以終身醫療、終身防癌、終身手術為主。
但到了二代健保卻變成了用最少的醫生及護士、住最短天數的病床用最基本的藥。
因為二代健保的DRGs這些通通限制住了,要升等全都必須要自費。當這些要自
己出錢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一件事:早期買的險種通通不夠理賠。
所以在保險保大不保小、保近不保遠的原則下,我們規劃定期險
一來可以幫客戶,提高保障、二來保費比較便宜。
針對住院醫療目前最實用的險種就是實支實付
主要涵蓋範圍廣,可理賠住院、手術、雜費,尤其是雜費的部分
傳統定額式給付沒有給付這塊,所以碰上大額自費項目會無法應對
但實支實付保費便宜,且能針對大額給付來cover
我們甚至能規劃雙實支實付,第一家針對住院醫療開銷
第二家針對隱藏性成本,如住院期間薪資損失、短期看護、生活費
往來計程車費等這些無可量化的金額,所以用第二家實支實付來補償
把握以上重點,就可以了解怎麼樣針對目前的各個狀況來規劃
而不會被業務拐買高額的壽險、儲蓄險、還本意外、終身醫療手術防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