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意外險主要給付的是「意外身故/失能一次金」以及「意外醫療」(定額或實支)。
所以如果您只是骨折,通常會走 意外醫療的理賠(例如住院、手術或門診治療)。
骨折險多半屬於「定額給付型」,只要符合「骨折(不論有無開刀)」就能理賠一筆固定金額。
優點:不用看實際花多少錢,小骨折也有錢領。
缺點:保障範圍比較單一(只針對骨折),不像實支實付那麼全面。
騎機車通勤的人:骨折風險確實比一般人高,所以骨折險的「高發生率+定額給付」會讓它變得有吸引力。
預算有限的人:若意外醫療額度已經夠高(例如實支 5 萬以上),骨折險就是「補貼心安」,不是必備。
如果意外醫療額度偏低(只有個幾千~1 萬),那骨折險補起來會蠻有感。
如果意外醫療額度已經夠高,骨折險就屬於「加分但非必要」。
很多人其實用不到骨折險的大額給付,因為大部分骨折費用已經能從實支報回來。
之前有位機車滑倒,手腕小骨裂,治療花不到 1 萬,但因為有骨折險,額外領到一筆 3 萬塊,直接補上了休養期間的收入缺口。他就覺得「有點小確幸」。
所以這個問題最後要看您的想法:您是想要 「風險有錢補醫療費就好」,還是 「只要一骨折就能拿一筆錢,當生活補貼」?
🙏 版主很有風險意識,會想到骨折的保障,尤其平常機車代步,確實風險比一般人高,這點很值得肯定!
一般來說,意外險建議除了基本的身故/失能外,會再加上:
意外醫療(實支實付):補貼因意外受傷的醫療費用。
意外住院日額:因意外住院或骨折住院,都可以理賠。
所以新光把「骨折險」拉出來跟意外險綁在一起,其實是延伸的設計,也能理解。不過若你已經有規劃到 意外住院日額,其實就能涵蓋骨折住院的情況,不一定要再額外加一張骨折險。
📌 總結:
如果你現有的意外險只有實支實付,缺少日額型,可以考慮加強;但若已經有意外住院日額,就不用再額外花錢買骨折險。
👉 礙於法規,這裡不便針對商品細節公開比較,如果版主要,我可以幫你比對現有的意外險條款,看看保障有沒有重複或缺口,再來決定是否要加強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