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要挑選能副本理賠的商品來增加我們的醫療保障,是符合現在醫療制度的保險規劃方案。
下列幾點為參考的依據:
『商品條款為概括式條款』、『副本理賠』、『醫療雜費額度高』、『門診手術』的優點,
其中還包含了門診手術期間的所有雜費,讓我們醫療保障範圍廣,能擁有更好的醫療品質,
市場上只有唯兩家的實支實付是符合上述的優點,是少數真正有優勢的保單。
特別留意很多家的實支實付也有門診手術的保障,但是細看條款來看大多是理賠門診手術費
只是『手術名稱乘上倍數或手術費額度乘上百分比』,門診手術費與門診手術雜費是不一樣的,
另外也有不少公司也是說我們有通融理賠,個人認為通融理賠對我們不是真正的保障,
假設這次申請有理賠下來,那能確定下次申請是否能正常理賠呢?
唯有在商品條款明確寫道的保障內容,對於我們才是真正有保障。
至於『理賠是否是個有點特別無法量化的項目指標』,這部分期待與您交流後來討論。
以上觀念與您分享,若想要更進一步了解歡迎再來信討論,謝謝!
Q:不過能否告知實支副本理賠哪家優呢?A: 副本理賠跟副本收據理賠是會有不一樣的理賠結果
A:投保第二家需為可用<副本收據>申請理賠 目前可接受<副本收據>只有 以下
六家(新光 全球 中國 中信(將改為台灣人壽) 三商美邦及遠雄(好安心 及 康富實支附約)
目前這幾家在核保門檻 都已加入較嚴格審查如同業已投保日額做限制
Q:理賠是否是個有點特別無法量化的項目指標?
A:現在就醫的病名都非常明確及三年來台灣地保險商品及規範都重新做了很嚴謹地修訂 , 所以給付內容也非常明確
在輒 各家實支都有4~8種選擇 賠多少 是由出錢的您 做決定 所以無法做特別量化指標
# 最重要是如何購買第二家實支實付險 吧 ! 這才是雙實支規劃的最重要 的關鍵 不是嗎?
舉我跟客戶實際互動做說明
<1>我會跟客戶要其第一家規劃公司為哪家哪個計劃 之後當場把該家內容寫出來跟客戶討
論 ~經常碰到就是只有實支雜費 (通常是10萬以下), 沒有手術實支 ; 或只有門診手術 3萬沒有疾病手術 沒有雜費
有80%保單年紀5年以上 都是這兩種情形 若不討論買了 又是同類型 那有買跟沒買 不是一 樣 對吧?
<2> 找出缺口之後 再以上述六家 依客戶的需求 如可續保年紀 74歲 80歲 84歲 及可接受預算
來找出CP 值最高的組合
以上回答 希望有助您如何選擇 或 您願意跟我互動讓我來幫您規劃出CP 值最高方案
歡迎您點我的名字或大頭貼進信箱留言 我一定可以給您滿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