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健保DRGs制度實施後,住院平均天數下降,自費金額提高,終身醫療險越來越不能填補醫療花費,因健保DRGs制度採用包裹式方式給付,同樣的疾病只能採用規定的治療方式、藥物、手術、材料及住院天數,要選用更好的醫療就必須自費,而醫療花費卻是取決於使用的設備、材料的成本,不代表住院天數下降,醫療花費就會降低。
傳統型終身醫療主要都是理賠住院病房費,只是這張有多手術費與重大疾病30萬,所以保費也較一般終身醫療還貴,由於醫療環境的轉變,終身醫療只會越賠越少,就算可以保障終身,終身也是保障不夠,即使定期險大多只能保障到7..80歲,如果現在沒保終身醫療,到那時候也沒有住院保障了,但是那也是5...60年之後的事情,醫療技術不會停滯不前的,只會越來越進步,就代表將來可能會有更多更有效的自費藥物,或是更昂貴的手術材料費等...這些終身醫療都不賠,所以即使到了80幾歲後,往往都還是自掏腰包,加上通貨膨脹等...問題,將來保障也所剩無幾了
所以保如此貴的終身醫療,還得先想想,保費是否過高,保障卻不足,也不符合醫療環境所需,現在都賠不夠了,您想想未來4...50年後,有可能夠用嗎?所以並不代表保了終身醫療,未來就終身就很有保障喔,終身醫療當然還是有他的優點,只是保障都還未做足夠,卻把大部份的預算用在終身醫療身上,就會壓縮其他保障的,我們並不是只有住院醫療的風險,也有可能會有癌症、殘廢等...風險,所以終身醫療也只能保其中一小區塊而已
南山人壽新傷害保險附約(NAI)
意外身故金 : 100萬
意外殘廢金(5~100%) : 5~100萬
意外完全失能保險金
(1)不能從事原工作且無法獲致報酬者、意外致第1-3殘廢者
(a)52週(含)內:每週給付保額0.75%,7500元
(b)滿52週(含)至104週內:每週給付保額0.375%,3750元(同次意外事故合計不得超過104週)
(2)受領意外完全失能金2年後:每月給付保額1/120,8333 (每月月底仍生存時給付,不超過15年為限)
意外部分失能保險金(每週) 2500元
保障額度非常的少,如果作為長期照護金,每月看護費也不到1萬,且保障比較侷限,所以個人認為這隻不一定非要保不可
南山人壽好醫靠住院醫療健康保險附約(NHS)
住院病房費 : 3000元
醫療雜費 : 20萬,入住加護病房雜費提高到40萬 (醫療雜費與住院手術共用額度)
門診手術 : 1.5萬
收據 : 正本
雖然雜費額度有20萬,看起來很不錯,但是需分給住院手術使用,有進行住院手術情形下,額度是會被瓜分的,且門診手術限額低,也不賠門診手術雜費項目,面對將來手術越來越進步,原先住院才能做的手術,未來門診就可施作了,也就是代表,門診手術衍伸出的材料費、醫材費等...項目,這張保單都不給付,所以在挑選實支實付時,建議一定要將門診手術雜費項目也包含在內,對將來也比較有保障,且醫療雜費最好與手術額度分開給付,總額會比較高,如果有人情一定得規劃南山保單,建議得增加第二隻實支,補門診手術的部分,須為副本收據理賠,目前來講,雙實支的效益還是遠勝過於終身醫療,這才是我們現在需要的醫療保障~~
重大疾病30萬
住院一天1000 出院500
住院/門診手術 最高10萬
這種定額給付產品沒辦法轉嫁高額雜費支出
目前住院建議實支實付為主
南山人壽好醫靠住院醫療健康保險附約(NHS)
這是門診手術上限只有1.5萬的實支實付
如果碰到花費比較高的門診手術保障有限
目前保障偏向住院醫療與重大疾病(包含惡性癌症在內七項)和意外險
試問如果發生癌症您覺得一次給付30萬保障額度夠嗎?
如果用一次給付的定期險種拉高保障到1~200萬是否更有效?
如果碰到像是永久失去生活能力或工作能力的失能風險怎麼辦?
您的年紀這樣的保費可以規劃更完善的保障
像是住院雙實支 癌症給付 重大傷病 意外 壽險與失能險
大概規劃點我
實際建議還是要以您的需求和預算做討論才能量身規劃
以上給您參考
有需要歡迎點我頭像來信討論~
1.南山人壽全心守護醫療終身保險20PCHI
優點是繳完20年終身保障,但是20年總繳約44萬,得到的保障卻非常少,住院1000/日,手術最高10萬。
加上要住院才有給付,保總額給付條件下住院天數會越來越少。
再來醫療進步,很多手術也漸漸變成門診手術了。
2.南山人壽好醫靠住院醫療健康保險附約(NHS):
住院3000元/日,住院醫療及手術共用額度最高20萬,
門診手術給付1.5萬偏低(人工水晶體數萬至10萬不等),要注意需正本理賠。
保險的價值在於當我們發生風險時,我們的保障是否足夠負擔我們的醫療支出,
甚至萬一無法繼續有收入時,是否有足夠的理賠金及輔助金讓我們放心渡過未來的生活。
因此更應優先承保自己無法承擔的風險,
然而目前的保障規劃都是屬於偏向本身就能負擔的醫療保障。
保險六大保障:壽險、殘扶險、實支實付、癌症險、重大傷病、意外險:
若以同樣的保費,已經可以規劃很好的保障了
1.定期壽險:不幸身故時可以理賠200萬,把愛留給家人,幫我們照顧他們未來生活
2.終身殘扶險(失能輔助險):
為目前主力商品,因產品仍屬推廣期,因此保費相對低廉。
當發生失能而無法繼續有收入時,最高可一次理賠150萬,先作為緊急醫療支出,
另外每個月再給付最高3萬殘障輔助金(依殘障等級給付),且保證給付15年以上,
也就是說萬一我們不幸發生失能狀況,符合每個月領3萬的殘障輔助金,假設1年後身故,
保險公司會將剩餘14年未領殘障輔助金給付給我們最愛的家人,保障他們生活無慮。
3.實支實付:
轉嫁健保無給付的自費項目
醫療費用最高給付29萬,手術理賠最高31萬(有給付門診手術及其雜費)。
4.定期重大傷病險:
截至去年底請領重大傷病卡人數即將突破百萬,依健保局重大傷病給付
取得重大傷病卡一次給付100萬,保障疾病治療期間及未來生活(包含癌症,中風,洗腎...400多項)
5.癌症險:
癌症一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癌症治療的自費標靶藥物動輒數十萬至數百萬。
罹癌一次理賠160萬 (包含重大傷病險,共可理賠260萬),萬一不幸發生罹癌,
也能讓我們安心治療,不必擔心因休養工作中斷的經濟壓力。
癌症手術給付18萬,癌症住院一天10,800,放射治療3600/日,化療3,600/次。
6.意外險:
除了100萬意外壽險,另包含100萬意外殘扶金,重大燒燙傷給付,意外住院一天理賠 1,000元,
意外實支實付3萬元, (可保證續保,不會因體況改變而被終止)。
點我看保障規劃
以上保障,一個月只需要2000元左右,現階段足以規避您人生最大的風險。
詳細保障內容我們可以再討論調整。
買對保險真的很重要,買對不買貴已經不是口號
本人目前服務於上櫃大型保經公司,能客觀分析各家保單的優缺點,讓您的保單在有限預算內發揮最大價值。
若想更近一步了解保障內容或有任何問題歡迎點我大頭貼旁的名字與我聯絡,謝謝您。
簡單來說
以目前的醫療環境,健保DRGS制度改制後
1.住院天數變少
2.自費項目變多
3.門診手術變多
這種終身醫療的規劃,定額手術理賠和住院日額規劃,已經無法轉嫁目前醫療環境多自費項目的風險。
重點是保費又特別貴
建議規劃方向朝雙實支實付去做規劃,建議規劃門診手術雜費也有理賠的商品,依您目前規劃的實支實付,
門診手術上限只有理賠1.5萬,是完全不夠的,舉例來說:一個白內障門診手術,自費要10萬,您的實支實付只有理賠1.5萬,
其餘還要自己自掏腰包。
重點是一年2.8萬的保費,已經占滿妳的預算,但還缺少了癌症,重大傷病,殘扶險,意外險的規劃。
Han Ru 您好
要看一份保單值不值得買,首先要先知道他的內容方向正不正確
從觀念先了解這個業務員規劃的內容o不ok
我們目前台灣實施的健保體系是所謂的二代健保,二代健保有個很重要的決策是DRGs制度
健保DRGs制度採用包裹式方式給付,同樣的疾病只能採用固定的治療方式、藥物、手術、材料及住院天數
所以醫院健保病房數大幅減少,住院平均天數下降,自費金額提高
目前我們二代健保會碰到的問題就是住院天數短、自費多
而終身醫療或是日額住院會有的問題是
a. 這種定額式給付不理賠雜費區塊,等於必須花更多的住院天數
來彌補自費的區塊,但二代健保就不給病患多住院,所以這種類型的險種
在針對二代健保使用效益上已經漸漸式微
假如短期住院醫療總花費20萬,但終身醫療或住院日額理賠的住院給付
結果最多可能一天4000塊,請問定額式的對你來說有用嗎?
b. 手術型態改變,在醫療技術進步的現在,很多新創的手術出現
而這些手術大多都採用門診手術的方式進行,費用大概要花5~20萬
而傳統規劃的終身醫療,只有住院才會給付理賠,這部分很可能賠不到
c. 通貨膨脹造成未來支付力下降,以通膨率2%來計算,40年後只剩下不到1500元的價值而已
也就是現在花你1萬多保費的終身醫療,在你未來住院需要住4000元的單人房時候
每天補貼你1500塊,請問補貼1500塊能做什麼?
小結:這個業務員用一代健保的觀念在幫您設計二代健保的規劃
其實買保險很簡單,我們只要釐清目前的責任狀況和在現在的醫療體制和社會狀況會面臨什麼問題
然後針對自己沒有辦法承擔的風險,在用保險去做轉嫁即可
而在檢視的同時也要注重理賠要『針對大風險』、『理賠保額要夠』、『方向要對』
所以我們簡單的把保障分成四大風險
1. 責任壽險
若被保險人本身是家庭經濟支柱,則要考量家庭是否"需要"您的經濟來源,若是則需要規劃責任風險保障,ex壽險、失能險,來轉嫁萬一無法再提供經濟能力時的風險。但若否,則不須規劃此部分。
2. 重大傷病
新型的重大傷病,是按照全民健康保險局的重大傷病卡理賠,項目多達1100多項,範圍比較廣,包含癌症以及重大精神疾病:重度憂鬱症、人格分裂症等,理賠也比較容易(領卡就理賠)
用一次性給付幫助我們會面臨重傷時的三個問題
a. 治療期間薪資損失 b. 治療費用 c. 能不能回到原職場問題
所以一次性給付就非常的重要,必須靠這個來轉嫁風險
3. 失能殘扶
生病或受傷住院只是暫時性的,但是出院後因為生病或受傷造成的工作失能或生活失能,這個狀態都是延續一輩子。 而疾病發生後造成殘廢的機率比意外事故高,發生後往往一輩子失去工作能力、生活能力,需要更多的金錢來彌補薪資損失、看護費用,因此失能是我認為最大最嚴重也最需要規劃的部分,不管是工作失能或是生活失能。 把其他規劃抓得精準就是為了把預算節餘而用在此,透過計算,以失能所需負擔的生活開支+看護費用或家人損失的薪資來去規劃失能保障,精準且節省保費。
4. 醫療保障
一代健保時期醫院都給我們最好的診療團隊、住最久的病床、用最好的藥。所以我們規劃的方向都以終身醫療、終身防癌、終身手術為主但到了二代健保卻變成了用最少的醫生及護士、住最短天數的病床、用最差的藥。因為二代健保的DRGs這些通通限制住了,要升等全都必須要自費。當這些要自己出錢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一件事:早期買的險種通通不夠理賠。 所以在保險保大不保小、保近不保遠的原則下,我們規劃定期險,一來可以幫客戶提高保障、二來保費比較便宜。經過眾多前輩與高手研討結果,雙實支實付是公認的最佳保障。 原因是: a. 保費低廉 b. 雙倍理賠 c. 包含有全部醫療險無法給付的『雜費』,也就是自費額 d. 包含面廣,包括手術、病房、雜費 因此若規劃住院保障時,我會建議只規劃雙實支實付,低保費高保障,把預算結餘下來規劃更高風險的部分。
把握以上重點,就可以了解怎麼樣針對目前的各個狀況來規劃
而不會被業務拐買高額的壽險、儲蓄險、還本意外、終身醫療手術防癌等
可以參考以下規劃方式:
建議規劃請點我看保障內容
在差不多保費的情況下,這樣規劃的保障卻可以高3倍以上
目前僅有實支實付可以給付其他醫療險種無法給付的”雜費”,也就是自費項目,
而病房費、手術費和雜費都在實支實付給付範圍內,保費便宜保障面廣。
南山人壽新傷害保險附約(NAI)
意外險我建議您規畫在產險意外險,相同保障下保費可以降低40%左右,同樣的保費可以規劃更高的保障,對您的保障規劃來說更有利
南山人壽好醫靠住院醫療健康保險附約(NHS)
1.無門診手術雜費給付,此缺陷對於目前門診治療趨勢的醫療行為上,會愈來愈不利,不給付的範圍變多。
2.條款寫法嚴苛,涵蓋範圍小。
3.住院手術+雜費共用額度只有20萬太低,單雜費建議最少20萬才夠,例如自費的達文西手術開機費需要25萬。
建議規畫給付門診手術雜費等條款優勢的第二家實支補強。額度可以透過預算調整增減,但條款不能,因此建議以條款為優先考量。
而保單中還缺少重大傷病/癌症、殘廢失能的保障,
重大傷病險比照健保重大傷病範圍共給付300餘項疾病,理賠依據重大傷病卡資格,
解決過去重大疾病與特定傷病範圍過小、理賠嚴格的最大缺點。
而若要規劃防癌,就以罹癌一次給付金高的癌症險為主,因為癌症在院內治療的手術花費可以交給實支實付,其餘如標靶藥物、新式療法等自費用罹癌一次給付型的癌症險或重大傷病險會比較好。
失能是最重要的風險,生病受傷可以透過治療而痊癒,但失能是長期無法工作或自主生活的狀態持續一輩子,無論是因為意外或疾病引起的關係,都可能會需要支付長期看護的支出與工作收入的損失,因此是最重大也最需要規劃的風險
椅您的年齡來看,相同保費時可以將保障規畫更完整,
或是相同保障時將保費降低60%,
各家商品都各有優勢,全部規劃在一家的效益一定比不上各家最好的商品來組合。
建議參考其他規畫方式或是點擊我頭像討論,可以提供更完整建議給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