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ting您好:
1.『55歲是業務說的調整日期』
是指醫保雙享這商品的保障調整日嗎?
若是,假設被保險人現在55歲的話就不能購買,就需要改買另外一張商品了。
2.『55歲前重壽險輕醫療、55歲後輕壽險重醫療』
這業務的這番觀念讓我傻眼了,先不論著重甚麼方向的規劃,
保險在不同族群、不同階段、不同的責任負擔時的保險需求各有不同,
真正的功用是預防能在自己失能或面臨龐大醫療花費時,讓家人還能保有一定生活品質不被影響。
我倒認為真正到了55歲時就不一定非得要買保險不可,
很多人因怕老年沒保險就急著把身邊的積蓄都花在保險上,
一來到時要繳的保費很高、購買的保障有限可能不足,
另一方面怕身上有一堆保險,但從來沒申請理賠保險都賠不到,那該怎麼辦?
不就是把身邊辛苦存的積蓄跟老本都拿去繳保費了,到時沒錢用了要如何面對健康的老年生活呢?
建議透過儲蓄險的規劃,到時讓我們身邊會有一筆錢,真正需要用錢時也不用擔心沒錢!
3.這三位被保險人年齡為55歲、30歲、26歲,有個問題想請先去思考,
『您覺得在不同族群、不同階段、不同的責任重擔時會面臨到同一種風險嗎?』,
上述答案若不是,那就不該用同一種風險工具(保單規劃)去處理(面對),
保險重要的功能性就是要善加利用它獨特的風險轉嫁功能,做好當下的保障來保護自己及家人,
當透過定期險規劃把當下的風險保障規劃好了,並不表示你從此就可以不用管它了,
個人認為每個人的保險規劃是需要符合每個人的需求,是要仔細討論及瞭解來規劃出符合實際狀況的保單。
以上三點觀念與建議與您分享,若有其他問題歡迎再來討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