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醫療和保障兩者皆重要。
醫療有必要買到終身醫療嗎?
我敢說沒必要買終身醫療。您覺得終身醫療有什麼樣的優點呢?繳完20年終身保有醫療?附約的部分是不是也該繼續繳呢?真的繳20年就好?不盡然。
而且現在醫療科技日日進步,現在買終身醫療,20年後真的會賠到嗎?
為何不花小錢買定期的醫療。
保障又要買到多少才足夠?
未婚: 其實我們未出生時就有成本,父母養我們那麼大,發生遺憾,我們也應該回饋父母。
已婚: 結婚後就要看到房貸有多少、車貸有多少還有幾個孩子成長的成本,對另一半的責任。
以上我列出的兩個方式讓您參考,我建議最好可以做到500萬壽險但請買投資型保險,傳統型壽險貴到不能買。
2. 做好保障後再把多的錢做儲蓄險;先做儲蓄險的話,發生風險指是在花自己存的錢罷了!
有問題可以再問我喔~
終身壽險10萬+定期壽險買個200萬+意外險買個300萬+
定期重大疾病險+特定傷病各 100萬左右
這樣就有基本保障了......
上面那些30歲大概1萬~1萬5左右你相信嗎?
而醫療險的話終身的險種未必符合經濟成本
不過最少買意外和醫療型實支實付......
當然若要更高保障我們經紀人公司有更多的組合可以參考.
2.其實若有多於的錢放在銀行吹冷氣是可以拿來買儲蓄險
依照需求規劃短中長期,以不影響到本身生活品質為主
投資型可以做投資更可以做保障, 壽險可以用投資型來做
選擇比較安全保守的債卷,不以投資為規劃....
定期定額投資。
民國90年左右開始推出終身醫療,當時60歲的人有的覺得貴,基本的日額1000,不想投保,買定期醫療,到了70歲(定期醫療續保年限到了,不能在續保),保費突然變少,來電詢問原因,解說後得到他的一句話:阿那我以後住院怎麼辦??
很多當時有買的,現在回頭看,只說一句話:還好那時有買,現在變好貴。
回過頭來想,終身醫療的確保費較高,但在預算可以的情況下,適度的擁有一點終身醫療,我想是OK的;如果預算吃緊,還是以定期醫療為主,在小朋友長大工作後,或是經濟寬裕時,再來考慮自己的終身醫療也是可以的。當然如果到時,醫療續保年限往後延長,繼續用定期醫療險也是很棒的選擇。
個人對投資型的看法是:他搭配的定期壽險很好很便宜;但投資部位還是需要自己花心思、時間注意,不然還是會虧本。
儲蓄險就是儲蓄險,保障很低。
其實,買保險,可以先從您的家庭責任及個人責任談起,依保障的條件及額度來估價起,先計算出收入來源多少?基礎上的保障額度就是收入能替代的額度,因為,在風險發生時,當收入中斷了,什麼都沒有了?您個人或您的家庭必要的支出??
例如:每日之生活費、養育費、教育、醫療、租金、房貸、利息等等費用,您要從那裡來?靠誰?再來,有沒有可能?當一個風險的發生,就是讓我們增加負債的開始呢?如果您的保險也無法解決這個問題,那買這份保險就只是<<跟流行>>買保險吧!!也不是(真的保險)了,所以保險能不能發揮功能,幫您解決這些種種問題呢?這些都是我們要思考的。
建議您可從以下幾個部分思考,再來規劃,就會找到我們要的商品:
1.壽險額度:是留給您最愛的家人、親人、後人,生活養護費、教育培育費、孝親照料費用的多寡。有些壽險額度中附有殘廢失能給付、保費退還機制、生存還本金等附加價值,但相對所繳的每期保費也比純壽險的保費貴一些。一般壽險有主約及附約型,又有分為終身型壽險、定期型壽險、投資型壽險、外幣型壽險等。
2.意外險:目前市場都是屬於一年一期的商品,針對死亡與肢體殘廢程度的補償,目前有分成11級75項給付,有些公司針對市場競爭另有附贈,如重大燒燙傷、空中乘客險、殘廢每年生活補助金等特殊給付條件,所以,此險種可針對我們當意外事故發生肢體殘障後能提供一筆生活照料、看護復健與身障扶助器材費用等,在保險規劃上是不可缺的部分,這型商品有些公司的條款是有保證每一年續保,有些公司是沒有註明續保與否。加上亦有產險公司也推出的意外險商品相比,產險公司的意外險保費雖便宜,但給付的條件似乎與人壽險相差一半,可說重看不重質,產險公司的意外險每年可否續保及商品條件是否相同,這就值得可慮了。
投保意外險主險都會再附加買所謂的意外醫療險、意外住院日額險,保費是依被保險人的職業類別計費的,這兩項是做為因意外事故發生所支出的醫療費用實支實付與住院津貼給付,彌補所造成之龐大醫療費用。
3.重大疾病險:是做為自己如果一發現或一罹患重大疾病時,龐大的醫療治療費用不會讓家人造成負擔,增加生活費的支出,後續醫療照料養護補助的作用。保障條件有舊型七項、十一項、新型二十一項重大疾病病名等各家不一。這有主約與附約類型,又有分終身型、定期型、一年一期型保障。
4.癌症保險:這是國人談癌色變,最怕的醫療支出,當罹患後龐大就醫治療費用長期不會讓家人負擔,可以彌補一般的「住院醫療保險」給付之不足,增加了癌症門診治療費用補償。這也主約與附約類型之分,又有終身型、定期型、一年一期型保障。
5.醫療保險:當身體因意外或疾病造成之門診及住院時,醫療費用支出的實質補償與看護費用支出及收入補償,也可遞補全民健保不給付項目,須自付的醫療支出,享受完善的治療醫護品質。
這類型醫療保險又分有:
一、門診型醫療:目前只有因「意外」所造成的醫療行為才有給付,屬附約型,只有一年一期,另續保條件又分可續保與保證續保型。
二、住院型醫療:因「意外」「疾病」所造成的醫療行為都可給付,這類又有分:
(定額給付型):終身型(俗稱的終身醫療)、一年一期型(俗稱定期型醫療)等,終身型有主約型與附約型,一年一期型只有附約型,而續保條件可分續保與保證續保型。這型可做為住院時,看護費用支出及收入補償之用。
(實支實付型):目前只有一年一期型(俗稱實支實付型醫療),只有附約型,續保條件可分續保與保證續保型。這型是做為住院時,醫療費用支出的實質補償,可遞補全民健保不給付項目,須自付的醫療支出,享受治療醫護及用藥品質。
再來,保險費分配比重也是很重要,一分錢就是應花在重要的刀口上,風險越高的地方或是標的,保額及保費就是應該投入越多,這樣保險才能發揮最大的功能。
先針對現階段的個人風險方面評估一下,再來是找出能解決您想要的需求,預算以<保障>的部份:總收入10%~15%均是合理的,加上<理財>規劃部分:30%內均是合理的。
可以以階段性的規劃,這樣才是我們量身訂做的保單,不要一次就買一堆,不適合的保單,到時候就花了冤枉錢,得不償失。
提供這些觀念給您建議的!!
我猜測,你可能收到業務員給你高額的終身醫療,
因為預算擠壓導致你的保障無法順利做足,所以讓你產生這樣的疑惑。
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先了解「理賠方式的差異」,再來決定是否要購買
記得,買終身醫療不代表就是很「重醫療」,別被業務給唬了。
國內目前的醫療險,大部分都是以「住院」為重要的理賠條件。
花費又可以分成 「病房」、「手術」、「雜費」三點來看。
· 終身醫療只有給付「病房定額」跟「手術倍數」,
· 實支實付則是給付「病房差額」、「手術費差額」、「雜費限額」
病房費 –
以目前的健保制度,住院天數越來越短(目前平均約12天),
這塊的支出在絕大部分情形下都只有幾千塊上萬塊左右,
對大部分的家庭來說,其實不是什麼讓人有壓力的負擔。
所以這塊其實不是整個醫療行為中最花錢的部分。
手術費 -
以目前的健保制度來說,只要是被健保局認定為「手術」的醫療行為,健保局都會給付此行為九成左右的費用,所以除非少見的特殊手術,要不大部分的健保手術是不太花錢的。
雜費 -
「因為川崎氏症住院,短短兩天自費三萬注射費用?」
「小朋友拉到熱水壺燒燙傷,短短住院五天花了快要六萬的各種雜費?」
這些支出的特徵通常是「短住院期間內高額的自負項目」,
諸如止血棉花、自費注射、昂貴藥物等等,
這些都不是沒有理賠雜費的終身醫療可以幫得上忙的 !
個人不支持購買終身醫療作為重醫療的代表,理由有二
a. 理賠效率相對實支實付,在高額自費條件下實在低很多,
建議還是購買實支實付來加強你的醫療保障比較實際
b. 保費是實支實付的兩到三倍,只有「終身」這兩個字看起來很誘人;
但是,你怎麼確定數十年後老年的醫療行為一定要住院?
要做出低保費高保障的保險規劃是可行的,可以從以下這幾個方向去走
a. 醫療險 → 用一家或兩家實支實付,拉起住院期間高額的雜費開支保障。
實支實付雖無終身的類型,但至少把高額的住院開支保障在當下就建立起來
→ 用一次給付的防癌險或是重大疾病險,一次理賠選擇也較多
一次性給付的癌症險或重大疾病險,只要確診符合國際分類的癌症,
上百萬的理賠金就會一次給付,比傳統癌症險還要看進行癌症醫療的次數給付來的有效率。(ex:化療/放療..一次給一千等等) 也比較有預算選擇最自己最有利的治療方式,
如昂貴的自費標靶藥物就是個傳統癌症險幫不上忙的案例
c. 意外險 → 產險意外險、團保都有可能有便宜的方案可以選
意外殘廢這件事情的特徵:「不願意、發生機率低、但發生後的後續照護費用很驚人」。
高額的意外險殘廢保額是非常基本且重要的保障,建議選擇便宜的產險意外險或是團保,
評估方式很簡單,看(每百萬元殘廢保額)所要付出的保費越低就是越便宜的選擇。
記得最好買個五六百萬以上,比較能對付若不幸發生意外殘廢後的看護需求。
d. 壽險 → 以下幾種人需要「定期壽險」保障
1.家中的主要經濟支柱
2.債務主要償還人
3.父母沒有退休金儲蓄習慣
4.家中另有殘病疾人士需要協助扶養
若你符合上述幾個條件之一,你會需要低保費高保障的定期壽險來保障家人,
若不幸人提早走掉,還留下一筆錢可以協助解決家中的這些狀況
請記得,保險是一種「以一擋百、以小博大、以最少保費換最高保障」的一種理財工具。
過高的保費對自己是種壓力,對整個家庭的財務狀況也非常不健康,要非常注意。
2. 分辨投資型保單跟儲蓄險哪個要買的原則:不懂就不要買大原則:任何金融商品,購買時都帶著或高或低的風險,在完全不懂之前,
建議不要貿然出手,要不解約金損失等等就足夠讓你財務困窘很久。
關於你提到的幾個險種,我的想法是這樣:
a. 儲蓄險的實質利率IRR偏低,其實不太適合大部分想儲蓄的民眾新聞不是動輒在報導保險公司在熱炒商辦等等房地產?
這些東西幾乎只要1%~2%就可以作為保險公司的投資工具之一,
保險公司的獲利如果都只有1%~2%,
你怎麼能奢求他給你的儲蓄險有多高的實質報酬率?
更糟糕的事情是,國內大部分的儲蓄險,如果在繳費的6年/10年/20年內要解約,
通常都會損失一定程度的本金,這對現金運用需求不低的台灣人來說,
在需要用錢的時候會非常麻煩。
真的要買不是可以,但建議要評估完以下幾點後再下手
。在繳費期間或保額增值期間,各年實質報酬率是多少?是否有動用到這筆錢的可能?
。如果需要解約,在各年度我可能損失的本錢比例是多少?
。我是否有其他報酬更好、風險也不高的投資工具可以選擇?
。我會不會因為買了這張儲蓄險,讓我的生活品質因為保費而變差?
b. 投資型保單的重點不在投資,是在保障
投資型保單本質上就是「一個定期壽險綁著投資帳戶」的金融商品,
通常要繳交高額的前置費用,但優點是可以用比較便宜的保費拉高壽險保障。
也因為投資型保單等於把部分投資的虧損風險交給消費者承擔,
所以若是「體況不佳」、「需要高額壽險」的人,是可以考慮用投資型保單的。
但因為投資本身就是一個會有賺有賠的機率行為,
市場上也沒有保單可以保證你的獲利程度,
若覺得投資型保單可以替你帶來穩定的財富,那就大錯特錯了。以上,給你參考 :)
1. 保險到底是要重醫療還是重保障?
您有這樣的問題也許是因為不同派系的業務員給您兩種不同的觀念,才讓您有這樣的困擾。其實買保險的理由,無非就是在發生事情的時候,不用擔心經濟上的問題,不加重自己跟家人的負擔。所以對於無家累的人,要避免加重他人的負擔;但若是身為家中經濟支柱的其中一員,不僅要避免加重負擔,即使發生事情,還是得扛起家庭責任。所以重醫療重保障,就可以按照每個人不同的狀況,不同的需求去作規劃。
2.
醫療有必要買到終身醫療嗎?終身醫療的好處是繳費定期,保障終身。定期險的好處是保費便宜,變動彈性大。我們回歸到買保險的理由:不加重自己跟家人的負擔。所以我們規畫醫療險的方向,就從我們會花費到哪些醫療項目來看,通常有病房費、手術費用、各項實際用到的耗材、藥物、其它自費用藥,簡稱雜費。這些花費是規劃的指標,能夠得到足額理賠的保障規劃,以20~30歲而言,定期醫療險保費約在2~3萬之間;而終身醫療險保費可能到5~6萬。如果可以負擔,那終身險也沒有不好,常常看到很多客戶為了符合預算勉強買終身險,卻降低了應該要的保障,往往產生一個狀況,繳保費期間就已經加重自己的負擔,而發生事情的時候,還是得自掏腰包補不足的部分。3.保障又要買到多少才足夠?
請問這邊指的是醫療保障還是身故全殘保障呢?足夠的保障就要從需求出發,每個人的情況不見得相同。就像生病看醫生一樣,醫生要透過詢問的病徵來開出適合的處方,如果走進了心臟科,醫生就開給心臟的藥,不問症狀,這樣的藥敢吃嗎?所以我們會希望與客戶能夠多聊多談多問,是希望能夠對症下藥。4.
儲蓄險或投資險哪個比較好?請問您存錢的目的是什麼呢?要看你個人資金的量及需求,跟想達成的目標,如果你需要用投資方式才能完成你的目標,那你必須要選投資險,而基金績效就是另一門學問了。建議:感覺紅豆您對於保險的看法是:覺得重要,但不知從何下手,而各方的意見又太多,讓您不知從何下決定。以終為始是一個方法,可能會發生哪些事情,我會花多少錢?家人會花多少錢?而存錢理財也是一樣,你有什麼目標想要達成,儲蓄險或投資險的報酬率是否可以幫助你達成,目標實現的過程中,有沒有額外的狀況會打斷你的累積?
保障跟醫療哪一個重要?
保障(壽險、意外險、殘扶險【發生機率低,傷害大】)
VS
醫療(日額、實支實付、手術險【發生機率高,傷害較小】)
-----------------------------------------------------------------------
我不能說哪一個重要,不過在我自己的觀念下,
保險是用來轉嫁【自己不能承擔之風險】
所以說哪一個是你不能承擔的風險?自己要知道,
1.是人走了還有家庭責任?
2.是殘廢了沒人工作還要人照顧?
3.發生重大疾病?
4.還是嚴重或輕微疾病意外要動手術?
這人覺得保障先做足,在買實支實付,因為保障跟醫療是【天平自己要去衡量】
1. 保險到底是要重醫療還是重保障?
我覺得醫療很重要,但是保障似乎也不能少,
醫療有必要買到終身醫療嗎?
保障又要買到多少才足夠?
-------------------------------------------------------------
※這要看個人的需求及年齡.工作.家庭環境整體下去規劃。
※我認為每個人都要有基本的一份終身醫療。其餘的可以用定期險加強。
※保障多少才足夠?這也是要看您目前的家庭狀況及負擔。
若是醫療額度,建議規劃時要想到萬一發生事故疾病或意外時,所理賠的保險金可以平衡照顧到生活為主。(因為若有狀況我想短期也不會工作)
若是壽險額度,建議規劃時要想到萬一不幸突然離開。理賠金額可以同時支付喪葬費用及其他負擔(比如房貸、信貸....等)
2. 儲蓄險或投資險哪個比較好?
我覺的儲蓄險風險比較低,但是投資型的彈性比較好,
每個人的說法都不同,我該怎麼做?
※其實投資型或是儲蓄型要考慮預算及您可以承受的風險為多少。
※投資型-風險較高,但同樣將來可能拿回來的錢多。
※儲蓄型-風險較低,但將來領回僅有利息及本金。
其實現在市面上很多商品可以選擇,像我自己本身是比較鍾愛買還本險+保障,差不多固定2-3年會買一張。額度沒很高但除了繳費期間有保障外,有的繳費期間就已經陸陸續續還本了。有的是滿期到會領回一筆。
另外若是考慮養老。我建議也可以考慮複利滾存的保單。
總之要購買前,可多比較比較各家不同內容。以找出適合自己的保障。
這邊不清楚您所謂醫療與保障的區別是什麼?因為就我而言醫療險也是一種保障。
一般情況是先從先從發生機率低但是損失嚴重的風險開始規劃起,再來規劃比較不緊急的風險。
至於保險額度的多少,我想不如您先估算可以花在保險規劃上的預算有多少。
在預算範圍內能買到多高的額度、能保障到多廣的範圍,這才是比較實際的考量。
儲蓄險是給手上有一筆用不到的閒錢放著生利息用的,如果常常遇到手頭緊狀況的人就不建議了。
投資型保單一般是不建議規劃,從投資角度來看投資報酬率不高,從保障來看保障的額度也不高,最不幸的情況可能會導致二
邊都落空。
1.保險到底是要重醫療還是重保障?
保險是保當下的一般分五大類
生老病死殘,妳只提到醫療保障這塊
足夠的保障取決於你認為多少是夠的?
主要因人而異有的人認為買車買國產車就夠有的人要進口車
終身不終身嗎 以當下保障滿足為前提 再來考慮附加功能問題
買到多少才足夠? 兩個條件 符合妳的預算+滿足妳認為的保障為前提
2.儲蓄險或投資險哪個比較好?
不管儲蓄或投資型保單一般投資型變額萬能壽險與變額年金要看你說的是哪種?
不管是哪種 前提是能否達成你的財務目標與保障缺口?
簡單說商品工具都是中性的 重點是工具特性!
你會穿禮服還是雨衣去參加宴呢?
了解特性再找符合妳需求為主的商品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