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型保單有他的優點 他的壽險因為保單存在而存在
不像定期壽險時間到了還有需求就必須重買(常常遇到小孩子在中年之後又蹦一個出來的案例)
也不像終身壽險要買到理想的保額就必須大筆的花費
投資型保單重點在於保障 初期成本確實比較高
但是現在所繳保費扣除管理費及危險成本後應該都進到投資部位了
閣下的父親已經逐漸邁向退休 這時候累積退休金反而是必須的
定期壽險在責任額降低之後反而是可以減少額度留處理後事的錢就好 甚至解約
您可以看看這份保單是否還有附約存在 保障的部分是否還符合需求
如果有保障類的附約就不建議解除了 因為年齡較高保險公司承保的機率就低 解了反而失去所有保障
以下幾個方案給您參考:
方案一:
沒有保障需求情況下解除契約把錢拿回來
方案二:
沒有保障需求情況下把保額降低,調整投資標的,選擇比較穩健的基金
方案三:
有保障需求,但不想再利用投資型保單投資,可以跟保險公司改成彈性繳費,每年只需補繳危險成本即可維持保障有效
方案四:
有保障需求,也想繼續投資,可以先調整保障額度到需求位置,再調整投資部位選擇穩健的基金
以上提供您參考,但如果有保障需求且額度不低的話建議選擇方案四,因為您父親年齡的關係,保險成本會比較高
如果換到投資部位有產生配息可以降低保險成本的壓力,額度不高的話可以考慮方案三
回到最根本的概念就是問問看您父親的需求選擇最佳的方案
當初買保險的目的是什麼?
現在是為了降低保費想調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