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險跟終身險其實都會有貶值的問題,所以終身險問題不只在這。
以網路上大部分被罵的終身醫療來說,問題大概可以這樣來看。
1.住院天數下降 → 日額越賠越少
因為住院日額的給付方式,是以住院天數*倍數+手術大小*倍數來看。
參考一下大概的數據,從民國75年到民國100年,
癌症平均住院天數已經從40天下降到20天左右,
一般住院更從平均20天降到平均11天;
如果學過基本的統計便知,真正的一般住院天數可能連10天都不到。
長期來說,住院天數絕對是一直下降的,
一些幾十年前原本相當嚴重需要長期住院的疾病,
現在可能只需要進去躺個兩三天就會被醫生請回家休養。
保終身醫療,你真的住院了,可能連10天都住不到,
領的保險金可能比你還花的保費還少很多很多。
2.自費金額/比例提高 → 實支實付重要性提升
因健保的財務吃緊,每年都有不少的藥物或是療法/療程,
從原本的健保給付拉到自費給付的項目。
這導致病人在住院時,自費的金額可能比以前高上不少。
搭配上一點來看,終身醫療這時更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因為最重要的自費項目 - 雜費並沒有在終身醫療裡面賠到。
相比之下,定期的實支實付反而因為有雜費的給付項目,
比較有辦法cover住院相關的用藥、處置、手術開支。
3.終身醫療貴到不像話 → 太貴不如不要買
終身醫療的保費從以前每一千塊保額,年繳4-5千,
到現在幾乎都已經快破萬,加上理賠的內容又差,
買的價值說真的已經越來越少。
終身險不是不能買,但是要挑險種買。
像終身醫療這種大病賠起來幾乎沒感覺的商品,還是少碰為妙。
要記得,風險的規劃應該由大到小,風險在哪,保障就應該在哪。
您好:
保險本身其實不需用值不值錢來看待~
通膨的關係,未來的錢一定是越來越小。
(不論買什麼都一樣不是嗎?)
個人覺得終身、定期各有好處,
定期險:便宜,適合預算不足或剛出社會年輕人,
要記得定期檢視保單,避免保險的中斷。
也要注意到未來,自己的健康狀況、投保年齡、
經濟狀況,對購買保險都有相對的影響。
終身險:貴,但如果預算充足、投保年齡小,還是可以考慮,另外有的險種是因為可以還本,所以貴。
另外,實支實付真的太重要了,因為實施DRGS、二代健保等,
未來的住院天數只會越來越短、自費項目越來越多,實支實付可以解決醫療雜費問題。
如果您真的很在意未來醫療問題,可以考慮把長期照護一起規劃~
醫療險可以COVER住院時的問題,長期照護險可以COVER回家照護的問題。
個人淺見,供您參考。
保障會隨通膨而貶值是其一,再者醫療行為的進步與變遷、舊有的險種未必能cover未來的醫療實務是其二。
近年新實施的健保新給付制度(DRGs)平均住院天數的下降、自費比例、自費金額的提高,就是醫療實務變遷的實證。
終身險、定期險說穿了其實就是收費方式不同罷了,否則早已有定期醫療可以保證續保到99歲,既然保障面都一樣,那便是從資金運用面去做討論。
有人喜歡用少少的錢一年買一年的平安(反正保證續保)、剩餘的錢他可以做其他有效的運用;亦有人喜歡早早就把一輩子該繳的保費,濃縮20年提早繳給保險公司,選擇何者,端視個人喜好(有人就是不喜歡一直繳費的『感覺』;而筆者本身比較傾向於一年買一年平安、除了上述兩點的考量之外,終身險買下去了,日後若是醫療變遷,轉換別的險種就是立即的損失,這種現象最常發生在終身癌症險或終身醫療險)
至於部分說法把終身險20年的保費加總比上持續繳費到75歲或是85歲的保費加總,來論述終身險的總保費加總比較便宜,這是相當不客觀的,誠如保障會變薄、隨年齡變高的自然率費也會變薄、又豈能單單只是把數字相加?
(保險公司不是傻瓜,保費的貨幣貶值早計算在內!)
Anyway,無論定期或終身,重點是既然花錢買了保障,額度一定要在未來三~五年是足額的,如果連未來三~五年保障都不夠,講終身保障也僅是空談。
延伸閱讀】
保障夠不夠才是重點,別太care繳費方式
http://siriusblack0905.blogspot.tw/2012/12/care.html
(上列網址xx為05)
記得!!保險是在((保))當下的風險,不是在((保))未來風險。今天不保,未來的風險還是一直存在,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有工作能力有付費能力時,就先買終身型商品,工作期就繳完,終身享有保障。
有工作能力有付費能力時,一直買定期型商品,工作期完還是要一直繳,有繳才有保障。萬一沒有收入可繳費,保障立刻中斷,您不擔心嗎??而且(保障條件不變,而保費一年一年越貴,年齡也變大逐年貴),你保證一直都會有錢繳保費嗎??
10年前醫療消費不高,10年後醫療消費變貴,這都是自然的消費環境,保險的商品條件額度也是相對的。
保險不是買了就不再買。也應該每五年檢視一下保障額度是否與現在的醫療消費額度可以相抵,足夠彌補,這也是買保險應該要自我警示的問題。
保險是保現在的保障缺口 要將所有的保障缺口用終身險來轉嫁
有能力這樣做的人 應該也不太需要保險 他也可以選風險自留
終身跟定期險最大的差別在繳費方式..不管是終身或定期 你所繳的保費都差不的
保險公司的保費是精算的 他把一個人一生會花多少保費都算好了
終身型的則是把一輩子要繳的錢提前二十年繳完(跟買房子的觀念很像)
定期型則跟租房子的觀念很像 若我想要這個保障就每年付房租...
同樣住院日額1000元 終身型年保費約15000 定期型年繳保費約2000 保費差了約十倍
一般業務都以定期醫療只保障到75歲到了76歲時會沒保障的角度去建議客戶投保..
但現在定期醫療目前都陸續開放到100歲了..所以76歲時可能會沒保障的問題就解決了
而大部份的客戶都會怕到了退休還要繳保費太累了…所以才想投保終身醫療
醫療險本來就是消耗型…都要隨時代變遷而調整
(房子舊了還能賣掉換一間 終身保險舊了能賣掉換一間嗎?)
試想若你真的有能力規劃日額5000元的終身醫療(光日額保費一年可能要7萬)
適想過了二十年後 日額5000元跟本是不夠的…那時是不是你還要在重新規劃
最重要的是因健保長期虧損二代健保與DRGS制度實施
很多醫療費用都要【自費】 故保險規劃中一定要規劃【實支實付險】來cover這塊自費的風險
但像實支實付險卻沒有一間保險公司有賣終身型的…所以保單的規劃不在終身或非終身而是在發生事情時能否發揮最大效用
一般人都會去算從0歲到了75歲要付出去的保費共有多少…
算下來的結果 定期險要付出去的錢一定比終身型的多...
因為定期險是每年都要繳 繳到75歲 但你想 二十年跟75年這間中差了五十年..
同樣一千元 五十年前的一千元跟五十年後的一千元幣值是差距很大的..所以保費公司相對也把通貨膨脹都計算進去了
但換個角度想...
若同樣在 甲 買終身型的繳到第二十年身故了
而 乙 買的是定期型的繳到第二十年也身故了
那樣的結果是誰損失..... 答案當然是甲...因為他把這輩子要繳的錢都提前繳給保險公司了
終身險的致命缺點就是 醫療不斷進步 (條款卻永遠不變)
二十年前最好的手術 現在呢??
若是條款跟不上時代已繳多年的終身險 你捨得嗎?
定期險頂多是認賠當年度保費 再買一個符合時代的定期險
就算沒有新的可以買 頂多是和終身險一樣維持不變
所以終身型跟定期險來比較
我會建議多用定期險來規劃.... 因我可用最少的錢買到最高的保障
畢竟 醫療險是用來cover醫療風險的…. 而退休是要存現金而非存醫療保障
把錢存下來並且利用理財工具做好投資理財,讓錢滾錢有效累積財富,相信老了…
你要的是現金而不是 而不是一堆陪您到老的終身醫療
"意外與明天不知哪個何時會到"這句話您同意嗎?
我相信您同意,因此才會想為自己為家人而買保險。
但也就是因為明天是未知的,所以首要的目的是把目前的風險轉嫁做好,
與其擔心未知的數十年後的通膨。
或許規劃眼前的保障,是否足夠?保費是否能承擔?
這也就是推薦定期的原因,大多數人還是不能承擔全部終身型保險所需支出的保費。
另外醫療制度一直在改變,二代健保上路後,轉變成實支實付型、一次給付刑為規劃主流。
或許在50年後,一道光就能治百病@@,根本也沒有醫院了呢?
先讓我們用盡量低的保費做足盡量高的保障,剩下的錢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那我來用"理賠案例"來舉例, 您可參考看看.
有2位30歲的女生, 都規劃了保險, 保費都是每年3.5萬上下, 我稱A小姐和B小姐.
A小姐用這樣的預算, 規劃了<終身醫療+意外+實支+終身癌症險+終身重大疾病險+豁免>
B小姐則規劃了<定期壽險+定期重大疾病+雙實支實付+意外+定期癌症險+終身殘廢照護險+豁免>
她們在32歲時, 都發現了胸部有硬塊, 分別為乳癌1,2期.
她們很幸運, 癌症沒有擴散, 用開刀取出腫瘤之後, 總共住院3天就出院回家了.
因為她們都有規劃保險, 但因為買的商品不同, 理賠就照保單條款走囉~
A小姐這次理賠 總共88萬 38萬為<終身醫療+終身癌症險+實支> 及50萬<終身重大疾病險> 然後不用繳後面的保費<豁免>
B小姐這次理賠 總共492萬 492萬為<定期重大疾病+定期癌症險+雙實支> 然後不用繳後面的保費<豁免定期癌症+定期壽險+雙實支實付醫療規劃+終身殘廢照護險>
492萬 VS 88萬 , 當風險發生時, 我希望我是B小姐, 所以我就是這樣的規劃.
買保險, 保護的是"劇災" !
買保險, 買的是"下一秒鐘的風險" !
希望大家都能買到屬於自己的風險防護網, 祝福您~
親愛的朋友
Q...
終身險未來不值錢,規劃的部份方向為何?
A...
其實很多人會說終身險不值錢,不外乎是以下的原因
1.時間價值 → 主要是未來通貨膨脹,醫療費用的上升 ..等眾多因素導致日常費用提升許多
2.醫療進步 → 由於未來的醫學只會越來越發達,從102年的開始的二代健保,就有許多醫療費用是要自己出,健保不給付
3.保障內容 → 通常終身醫療保障內容不外乎; 日額住院、住院手術、出院療養、增額金的部份...等大同小異,在保障上可能無法立於理賠,畢竟...只有住院才理賠的情況下,住院變少,勢必賠的金額更少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您的來信
很高興能夠協助您,祝您一切平安順心